谁说过,人生乐事,莫过一壶清茶、两行好诗。
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诗者,古今之绝唱也。二者相溶,洗却了千年的铅华,留下了心中的辽阔。
也许你会问,在充斥着啤酒泡沫的高楼大厦间,哪里还会留下“一壶清茶”?也许你会说,在商业化的声光灿烂里,怎会找到“两行好诗”?
答曰,心远地自偏。
曾经试着去学了一阵茶艺,一间素雅的屋子,陈设不多,一张茶桌,一些茶具,还有一张素筝,煎一会茶,拨一会筝,倒也逍遥。慢慢的才懂得原来看似浅浅的茶汤里竟包含着那么深的东西。
茶道很玄妙,却终离不开“平和”二字。在淡淡的茶香里,品品“茶禅一味”的释然,夫复何求?
茶和宗教的结缘,大概就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了吧。丹丘子、黄山君服之,羽化成仙,留下了卢仝“蓬莱山在何处?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”的追念。此时此刻。二位仙人是否正坐在云端,闲话陶然?
“竹里延清友,迎风坐夕阳。”,这是我对古人品茶的第一印象。姚合其人我所知甚少,但他的这两句诗着实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。接着,便是郑板桥的“竹间烟起唤茶来”、“一盏雨前茶,一方端砚石,一张宣州纸”,又有了文人家庭的“竟日何所为,或饮一瓯茗,或饮两句诗”,飘飘然誊于卷上,不亦乐乎?
“茶引文人思”。惠山试泉,“游于丘、息于池”; 小普陀寺前,茶亭柱联“皎月当空聊憩息,轻风徐拂足淹留”;三癸亭外,丹、青、紫三色桂树映着曲径通幽;玉川井旁,玉川子汲井泉煎茶,“茶诗唱千年”......
月淡,风清,松寒,人静。突然想起了诗僧皎然,品茶伴以花香琴韵,写下“墙东隐者在,淇上逸僧来”的悠然清心,渐行、渐远、渐无痕。
无欲则刚,如是而已。
如是我闻......